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

    赖海榕;戴双兴;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回顾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针对当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借鉴其他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经验教训,从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保证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为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提供制度性激励;减少并规范中央地方共事权,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法制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020年03期 No.22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50 ] |[阅读次数:2 ]
  •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

    傅慧芳;苏贵斌;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优势是实现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重要法宝,而治理效能是这一制度优势在公共危机治理上的充分体现,二者之间良性互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并不直接带来治理效能,只有通过决策、执行、组织和监督机制的有序运行,才能实现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

    2020年03期 No.222 9-1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10 ] |[阅读次数:5 ]
  • 当代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梗阻问题与整体协同策略

    刘祺;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协同性内在要求与传统科层体制及运行机制产生结构性张力,当前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着业务规划不精准、事项标准不统一、数据资源难共享、地区发展不平衡、政企合作不到位等障碍。结合对广东、浙江、上海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的考察,应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发掘数字政府建设问题的成因在于科层体制下纵向权力结构强化了层级间信息控制,属地管理原则下地方本位主义阻隔了跨区域协同,条块分割体制下信息系统建设呈现出碎片化局面,公私合作机制失灵致使项目建设供需结构性失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跨层级统筹建设管理体制与整体联动机制,探索跨区域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推广的共享模式,推进政务平台从独立运行向条块部门协同转变,创新政府与市场社会等技术供给侧的合作方式,以期迈向整体协同的政府数字化转型路径。

    2020年03期 No.222 16-22+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704 ] |[阅读次数:20 ]

生态文明研究

  •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美丽中国的福建实践

    黄茂兴;叶琪;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保障,从理论来源、行动引领、动力供给、增强自信等方面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福建从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索中,以制度创新为纽带,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开展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福建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规划与市场机制同实施、总体探索与特色挖掘共兼顾、经济高质量和生态高颜值相协调、山海协作与区域统筹互联动、法治保障与德治引导齐推进的符合福建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之路,也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其他地区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2020年03期 No.222 23-30+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62 ] |[阅读次数:10 ]
  •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江西实践

    华启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江西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提供了重要遵循。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接续实施"山江湖"工程的基础上,统筹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呈现出规划引领、机制创新、载体建设、模式探索、绿色惠民的立体性进程,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经验"。

    2020年03期 No.222 31-39+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56 ] |[阅读次数:2 ]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靓点及其经验——基于石漠化治理的考察

    郭红军;童晗;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举措。近年来,贵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顺势而为,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贵州以石漠化治理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心打造生态畜牧业,着力进行沼气开发,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凸显了贵州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显著靓点。贵州对石漠化治理的成功探索,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效能,也为其他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0年03期 No.222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50 ] |[阅读次数:19 ]
  •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的实践逻辑

    杨英姿;李丹丹;

    海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依循唯物史观、生态历史观和生态海洋观的实践理据,在历史必然性、现实合理性、价值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中,认识把握、谋划推动整体建设,通过"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战略定位、先行先试的制度体系、创新发展的海洋生态产业、海洋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海洋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等整体性变革和建构,构建人海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合作共赢的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海洋生态利益共同体。

    2020年03期 No.222 49-59+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044 ] |[阅读次数:11 ]

法学研究

  • 常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理性基础——从营商环境法治化展开

    李雨峰;邓思迪;

    为营造更为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加强行政行为公开、透明,是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弱化监管的背景之下,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却被反复强调,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是其中的特殊问题。但当法律适用标准已明确、识别侵权行为信息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依据常识直接作出有效判断,此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作为民事裁决的有效补充。以常识约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可减少执法人员通过解释扩张执法权限,提升初步证据之效力,与民事裁决形成良性互动,并测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之强度。

    2020年03期 No.222 60-70+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214 ] |[阅读次数:4 ]
  • 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的审视

    赵炳昊;

    如何监管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加密数字货币借助于诸如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组成要素得以分解和重构,呈现出去中心化、智能化、跨界化的特点。这对全球金融监管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进入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后,美国对加密数字货币的总体政策态度是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持积极态度,采取鼓励投资和严格监管并举的策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法源,成为美国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机构中的执牛耳者。美国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政策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指引和镜鉴。主动、审慎、超脱、发展、兼容和开放的监管机制是我国监管加密数字货币的路径所在。

    2020年03期 No.222 71-82+110+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343 ] |[阅读次数:5 ]

新媒体研究

  • 从议题互动到“场景融合”:网络直播的舆论功能与生态重构

    麦尚文;杨朝露;

    作为当下现象级传播形态的网络直播,因其场景化与深度嵌入的互动效应,在诸多公共热点事件中扮演着新型舆论平台的角色,在议程动员、源生事件及价值导向上呈现出鲜明的舆论功能。随着多元化力量介入直播舆论场,直播场景逐渐融合并呈现出典型的"双重建构"特征——平台自身因网红特质经常作为媒介事件受到关注,同时通过内容互动与场景变革再度生成舆论事件。在泛直播化趋势下,网络直播内涵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从作为议题互动的空间转向更丰富的舆论场景。当前网络直播场域仍普遍存在导向偏差与价值迷思问题,需要重塑其作为"场景变革的驱动力量",探索"情境坍塌"下的舆论调适与治理优化,发挥直播与多元化平台的"场景融合"效应,并强化官方机构与主流媒体加码下的导向引领,从而推动建构一个包含直播场景、主流话语及公众议程三方面有效融合的舆论新生态。

    2020年03期 No.222 83-92+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73 ] |[阅读次数:14 ]
  • 跨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文化转译与调试

    郑越;何源;

    5G时代的来临给网络直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跨越国境的文化交流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呈现出新态势。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梳理了国际网络直播平台中的文化转译现象,并围绕文化差异背景下网络直播如何做出有效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一核心问题,从视觉转译、场景转译、行为转译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当下国内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现状,对跨文化网络直播的文化调试提出了关注"主体间性"、创新文化资源、协调本土立场和全球意识等建议。

    2020年03期 No.222 93-9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66 ] |[阅读次数:6 ]

网络社会学研究

  •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国家中心关系型”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张军;

    随着中国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兴盛,政府在其治理中面临"管控"与"互动"的角色选择困境。在理论框架上,政府需要有效处理"国家中心"抑或"社会中心"、"强制"或者"互动"两组关系,由此形成四种角色模式。基于中国网络社会运行实际,倡导政府在治理中承担"元治理"角色,与市场、社会行动者保持互动而非强制关系,由此提出"国家中心关系型"治理模式。该模式有效实施之途在于:使政府处于治理中心的同时,推动它与其他治理主体形成互动型关系和协调治理模式,并针对治理对象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分门别类地展开治理活动,从而有效推进中国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2020年03期 No.222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104 ] |[阅读次数:13 ]
  • 网络化时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

    翟岩;

    传统权力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权力,主要通过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分配表现出一种人与人的支配及社会的等级和秩序关系。在网络化时代,信息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非物质性资源,社会成员通过占有、分配信息影响他人的思想观念、支配他人的行动,进而表现出一种新的权力形式。信息权力的参与性、互动性、监督性、反馈性、难以屏蔽封锁性和广泛快速影响性,在传统权力结构中注入了"集体化""大众化""人民化"的因素和力量,相当于从传统权力结构中"抽离"出了大量资源,成为了制衡、监督传统权力的利器,改变了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规则和格局,呈现出强大的人民性。信息权力的兴起必然会加快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

    2020年03期 No.22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31 ] |[阅读次数:5 ]

运动心理学研究

  • 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

    石岩;马虹;

    心理健康是精英运动员实现卓越竞赛表现和人生幸福的重要资源。文章对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定义、影响因素和心理问题应对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考察后发现,精英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和较强的情境性。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大多与独特的训练情境密切相关,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过度训练、运动损伤、退役、非意外暴力和文化等,保护性因素主要集中于人际环境方面,包括社会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练恰当的领导行为等。在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方面存在服务机构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评估方式单一、污名化问题严重、缺少方法论上较完善的干预措施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在着重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对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0年03期 No.222 11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58 ] |[阅读次数:5 ]
  • 大学生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执行功能的解释作用

    杨剑;刘赵磊;季泰;

    目的:考察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探究执行功能在锻炼意向与行为联系中的作用,进而为大学生锻炼促进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方法:采用《计划行为理论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以及Flanker、2-back、More-odd shifting任务对1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计划行为理论对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解释力分别为0.74和0.54。锻炼意向是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首要因素。锻炼意向受行为控制感影响最强,其次是锻炼态度,最后是主观规范。(2)执行功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但中介作用不显著,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由于执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引起的。结论:计划行为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加入执行功能变量后,意向能够更好地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未来研究可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进一步挖掘其他影响锻炼行为的因素,进而更全面地分析锻炼行为形成和发生机制。

    2020年03期 No.222 131-141+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768 ] |[阅读次数:13 ]

文化研究

  • 去圣化、去经化、去派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转化的理念前提

    刘学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不仅需要研究和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其中蕴含的一些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和趋势考虑,去圣化、去经化、去派化,应该是思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三个重要理念前提。在思考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化时,应摆脱圣化思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人物不作为圣人对待;不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典籍及其中的思想作为经对待;不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流派分化和矛盾所束缚,不以某流派的信徒自居。

    2020年03期 No.222 142-15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74 ] |[阅读次数:11 ]
  • 《祖堂集》与石头宗的正统性建构

    王洁;

    《祖堂集》作为与"石头宗雪峰系"有着深刻关联的灯录体著作,带有明显的宗派倾向。在嗣法传承方面,《祖堂集》致力于构造排他性的传法谱系,将石头宗确立为绍续六祖真法的嫡出支脉;在祖师形象方面,《祖堂集》借助虚构与对立的文学手法,将石头宗创始人希迁和尚塑造为"正法眼藏"的合法继承人;在禅法思想方面,《祖堂集》透过对马祖禅"即心即佛"教法的批判,将石头宗树立为如来藏精神的真正传承者。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祖堂集》有意识、有系统地凸显了石头宗在南宗禅门的正统性地位。

    2020年03期 No.222 151-15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9 ] |[阅读次数:9 ]
  • 文化自觉与文明陷阱:剖析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构造

    肖珊珊;吴光辉;

    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日本知识分子在面向西方世界推动"文化自觉"之际,出现了自接受西方,到调和东方与西方,再到树立亚洲,最后突出日本的一个轨迹,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日本"。不过,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现代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西方现代性构筑起来的、将非西方的存在视为野蛮、落后、停滞的"文明陷阱"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将中国污名化、他者化、工具化。日本学者为东方世界构筑起一个日本式的文明陷阱,并构筑起西方式的文明国家、亚洲建设的承担者、新世界文明的实践者的自我形象。

    2020年03期 No.222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79 ] |[阅读次数:4 ]

  • 本刊特别声明

    <正>一、本刊已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独家使用本刊著作权中的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二、凡向本刊投稿者未特别申明的,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国内外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本刊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发行报酬,不另付其他稿酬。

    2020年03期 No.222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