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斌;刘同舫;
近代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构成的解释并非着眼于科学实证的历史描述,而是先验化地提供一套合乎市民社会原则的规范性标准,以此确保个体的自由并建构共同体的政治合法性。马克思哲学对社会契约论的超越既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质疑,更是具有价值规范性的批判。这种批判以社会构成问题为中心,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的转变:在个体自由上,实现了从自我立法到自由联合的转变;在政治合法性上,实现了从道德政治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社会性原则上,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这种批判在肯定社会契约论进步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其理论局限性,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超越性。
2019年03期 No.216 1-8+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334 ] |[阅读次数:0 ] - 许耀桐;
列宁着眼于在俄国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把党与彻底实现政治社会制度的民主化目标联系在一起,确立了党内民主的立足点、出发点,揭示了实行党内民主的必然性、必要性。列宁创建了民主集中制,划定了党内民主的范围,规定了党内民主属于党内民主制范畴,由此为党内民主的确认和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和制度基础。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规定并阐明了实行和发展党内民主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开展党内民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9年03期 No.216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79 ] |[阅读次数:0 ] - 方世南;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高扬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习近平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重要观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一崇高历史使命的强烈政治意识、民本意识、安全意识、民族意识、世界意识、未来意识,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彰显了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发展价值与安全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民族价值与全球价值紧密结合和相互生成的价值意蕴。
2019年03期 No.216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03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红;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阐释和解答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辩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主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对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03期 No.216 25-30+4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257 ] |[阅读次数:0 ]
- 徐赳赳;
网聊是随着互联网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语体,本研究基于新媒体网络聊天语料,探讨了网络聊天和传统面对面聊天的异同点及网聊话轮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由于网络聊天兼具书面语和口语的特点,网络聊天与传统面对面聊天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发话者一次的内容为一个基本话轮,不同之处是网聊话轮无重叠、无体态语、无沉默话轮等等现象。文章重点探讨了网聊的话轮秩序现象、网聊话轮的语义模式、网聊话轮的小句分布等反映网聊话语特点的问题,指出作为一种新媒体表现形式,网聊话轮并非遵循面对面自然话轮间一问一答的"毗邻对"模式,而是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媒体话语话轮模式。
2019年03期 No.216 116-125+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652 ] |[阅读次数:0 ] - 陈臻渝;毛浩然;
本研究基于自建《朝日新闻》"森友学园"事件新闻标题微型语料库,考察日本反腐新闻标题的跨版块高频词互文特征和监察方词块互文特征。研究发现:(1)反腐新闻标题高频词的跨版块互文特征表现为事件核心内容互文链、事件主体关系互文链和事件受众监察方互文链,且在综合和社会版块的互文频次显著高于地方和观点版块;(2)事件主体高频词包括机构指称词汇和人物指称词汇,以同形回指或异形回指实现历时或共时跨版块互文,并可形成反腐对象的主人公互文链;(3)事件行为高频词包括事件焦点行为词汇、舆情诉求和舆情评价词汇。监察方显性与隐性互文频次在舆情诉求语境中无显著差异,在舆情评价语境中则呈现显著差异。反腐新闻跨版块共现互文词块,通过凸显监察方与否,分类建构客观中立的主流媒体形象并发挥其舆情引领功能。
2019年03期 No.216 126-133+15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867 ] |[阅读次数:0 ] - 吴启竞;王振华;
在以对话为主的执法话语中,话语主体对相关内容进行协商时采用的语步能够体现法治意识形态下执法话语中的权力关系。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义系统中的磋商维度分析交通事故处理话语。分析发现,交警和事故当事人通过不同语步就事故责任、调解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交通疏通、事故解决等相关事宜进行交涉,体现了交涉双方之间平等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从语言的协商功能看,交警和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可以通过其在具体语境中采用的语步得到调整,且适当的语步有助于交警更好地运用话语权力关系,改善其在法治意识形态下的执法实践。
2019年03期 No.216 134-142+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66 ] |[阅读次数:0 ]
- 戴建国;
苏轼一案,经御史台审讯,送大理寺、刑部和审刑院量刑定罪,皇帝裁决后,由中书门下用敕牒颁布执行。明刊本《重编东坡先生外集》所载"乌台诗案"是据中书门下敕牒抄录而成。有史料显示苏轼在御史台狱受到了刑讯拷打。苏轼因赦恩原免释放,故告身无须追缴,更不用勒停。其他涉案官员"一依罪人全原",都据苏轼遇赦免罪法而被豁免,最后同苏轼一起,受到神宗特责。乌台诗案,是神宗维护新政的产物,参与弹劾、审判的官员,有些是本于职分,与党争没有太多的关联。
2019年03期 No.216 14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12 ] |[阅读次数:0 ] - 赵晶;
《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八六所载乌台诗案的内容可能抄自承载神宗最终裁断的敕牒,而《东坡乌台诗案》则可能摘抄自御史台存档的从弹劾奏状开始至皇帝裁断为止的各个阶段的文书,虽然编者打乱了文书原有的次序,删掉了相关格式,进行杂糅汇编,但依然能够显现宋代诏狱案件审理过程中频繁的文书运作状况。由于苏轼等罪涉犯赃,讥讽诗作的印行又被认为是"情重法轻",所以能否适用恩赦、能否比附相关敕条而作出徒二年的定罪量刑建议等,皆非大理寺所能擅专,对苏轼的最终处断还是体现了神宗的恩典。
2019年03期 No.216 156-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8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