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合作新视界

  • 论两岸和平发展的法治化形式

    杜力夫;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法治化的"两岸关系治理"。规范两岸交往关系的立法,成为实现两岸关系治理的必要条件。在两岸尚未统一的情况下,这种立法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各自立法,各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命令);二是签订两岸协议。这两种立法方式产生的规范性文件,都是中国的国内法。两岸协议是目前唯一在两岸均有法律效力的特殊国内法。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两岸协议应当成为两岸关系法治化的主要法律形式。

    2011年05期 No.17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48 ] |[阅读次数:0 ]

哲学

  • 回归之路:从尼采到老庄——论林同济在《战国策》时期前后的思想转变

    雷文学;

    林同济受尼采思想影响,在20世纪30、40年代之交极力倡导"力"的学说,以此改造国人,服务抗战;4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和他自身状况的变化,他的思想逐渐回到民族的老庄哲学。但林同济的回归不同于传统文人的消极避世,也没有彻底放弃他此前信奉的尼采思想;他是以老庄的超然哲学为基础,揉合尼采的意志哲学和儒家的入世精神,又扬弃了老庄的消极避世、尼采的执着信念和儒家为群的终极理想,将道家的真人、尼采的超人和儒家的圣人凝为一体,铸造出一种新的人格范式,显示了他为中国人寻找一种完美人生哲学的努力。

    2011年05期 No.170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 民族主义与承认政治——基于查尔斯·泰勒“承认政治”的思考

    白晓;胡婧;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对蔑视的反抗和对尊严的维护。自由主义虽然建立了平等承认的政治,但平等承认主导下的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在处理少数族裔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地位问题时存在缺陷,对其独特性、差异性的漠视形成了新的压迫。查尔斯.泰勒基于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承认政治",力图弥合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缺陷,为尊重少数族裔和社会边缘群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维护其在社会共同体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一个理论视域和实践途径。

    2011年05期 No.170 14-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65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

  • 碳关税视阈下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杨飞龙;

    碳关税虽然还存有争议,但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最终被WTO认可的可能性大。碳关税的开征对我国高碳产业势必形成冲击,但也为我国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应该加速高碳产业转型,促进新兴低碳产业崛起,开征碳税和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化,构建以低碳为主的产业结构。

    2011年05期 No.17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84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省域知识空间相关性研究——基于半参数计量空间滞后模型

    黄林甫;叶阿忠;熊开亮;

    本文通过建立含解释变量空间滞后项的半参数计量空间滞后模型来分析省域知识的空间相关性,得出各地区专利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投入的科技费用及专利存量对本地区的专利产出有正的作用,而科技人员全时当量及专利存量的空间滞后项是负的作用,非参函数(各地区政府投入的科技费用的空间滞后项)的导数散点图总体上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状态,但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另外,本文还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来分析各地区知识的集聚关系。

    2011年05期 No.17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9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博弈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均衡机制研究

    兰筱琳;刘海舟;陈宝国;

    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的博弈过程,利益关系均衡是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回顾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益均衡理论的基础上,以科技成果转化各方的博弈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博弈模型,提出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均衡的对策建议。

    2011年05期 No.17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49 ] |[阅读次数:0 ]
  • 完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功能的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的实证调研

    徐婷婷;

    当前对于是否应该取消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在诸多争论,归其原因是在个人账户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情况调研,先详细分析了现行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在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服务管理方面,提出了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功能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011年05期 No.17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48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台湾地区产业集聚及其变动趋势

    汤韵;李非;

    产业集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传统的统计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法,分别对台湾各产业集聚的整体情况,以及各地区具体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产业中,工商服务业成为集聚度最高的产业,已取代制造业成为台湾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而在各区域中,北部地区仍是各大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同时产业的空间集聚还呈现出由非大都会地区持续向大都会区迁移的趋势。

    2011年05期 No.170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281 ] |[阅读次数:0 ]
  • 台湾水产品贸易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

    王友丽;王健;

    本文基于台湾1989-2007年间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运输、仓储与通讯产业产值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台湾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希冀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并总结其发展优势及启示。

    2011年05期 No.170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2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乱世的腹语——论20世纪40年代海派“故事新编”小说

    王羽;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曾兴起一股声势浩大的"故事新编"小说潮流,尤以沦陷时期为盛。这批小说均借助于历史资源,大多采用荒诞谐谑的形式,体现了作者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曲折隐晦地鼓舞抗战斗志、揭露社会丑态的良苦用心。其一方面以翻案文章、旧作翻新、续作戏仿和经典重释四种方式重新处理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在文本中完成了对上海的乱世感、欲望化以及失范性等多重都市现代建构,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历史小说的社会功用。

    2011年05期 No.17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87 ] |[阅读次数:0 ]
  • 在中西文化夹层中奔走灵程的中国信徒——《玉官》与《信仰之旅》的互文性解读

    刘小微;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和林语堂的散文《信仰之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中国信徒在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以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更透彻地把握两部作品思考的共同要点:教会教育对中国学生的正负面影响;中国信徒面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尤其是"祭祖"传统)与基督教信仰冲突时的尴尬;我们需要怎样的宗教。

    2011年05期 No.170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2 ] |[阅读次数:0 ]
  • 优美、幽玄美、闲寂美与古寂美——日本古代的四种审美意识

    蔡春华;

    优美、幽玄美、闲寂美与古寂美是日本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四种典型的审美意识。优美既来自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也融合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是日本审美意识的基础。幽玄美以优美为基础,融合了佛教的生死观,以"余情"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闲寂美与古寂美在质素简约、古朴清寂、闲趣雅致上是高度契合的,但闲寂美主要用以概括茶道的美学特征,古寂美主要用以概括松尾芭蕉俳谐的美学特征。

    2011年05期 No.170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553 ] |[阅读次数:0 ]
  • 表演“中国”:美国舞台上的中国戏剧及其影响

    周云龙;

    中国戏剧最初是和19世纪中期的华工一起登陆美国的,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活动,其基本功能在于缓解乡愁和族群认同,但它们在客观上促成了最初的中美戏剧交流。美国华人社区的戏剧活动的波及面虽然极为有限,但让美国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戏剧。这些早期的中国戏剧表演,为出现在美国舞台上借鉴戏曲手法的实验戏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2011年05期 No.170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08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叙事语篇时间域的转换与英译——兼评《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黄建清;

    本文从叙事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叙事语篇空间化的时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红楼梦》与其两个英译本的对照,就语篇时间结构内部各时间域的构建及转换在英汉语中的语言标记进行比较,旨在透过语言形式确定语篇层次化时间的发展路径及其语篇组织功能,从而在汉英翻译中重构源语语篇的时间系统。

    2011年05期 No.17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75 ] |[阅读次数:0 ]
  • 论王船山《楚辞通释》之逻辑性

    林姗;

    《楚辞通释》的注释以"通"为要点,在串通文意的过程中重视逻辑上的贯通、通畅,不仅强调原文内容的逻辑有序,并且将《楚辞》视为一个整体,在各篇的诠释中指出它们的内在关联。这种顺着逻辑思维的特点来阐释文意的方法,避免了断章取义的随意性,有效地防止文意错乱、前后脱节等缺陷,有利于读者从整体把握文意。

    2011年05期 No.170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0 ]
  • “给予”义动词兼做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动因

    陈瑶;

    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2011年05期 No.170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34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

  • “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心理探析

    叶青;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席卷全国的热潮。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层面对这场运动加以审视,探究"文革"时期知青投身上山下乡运动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并揭示上山下乡运动走向终结的历史必然性。

    2011年05期 No.170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69 ] |[阅读次数:1 ]
  • 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

    刘影;

    本文以赤脚医生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发展"合力论",对文革时期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阐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其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挖掘、梳理和整合,探析赤脚医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及主客观条件的有力支持,以为当今医疗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2011年05期 No.17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339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合作署的成立及其意义

    李昀;

    马歇尔计划的主管机构经济合作署是在美国政府指导下,广泛吸纳利益团体代表并有较大自主权的机构。经济合作署的成立过程、组织结构以及成员构成都体现了其建立在合作主义的基础上。经济合作署的成立,促进了美国政府和利益团体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的合作,开创了由专家进行管理和协调欧洲复兴的模式,是合作主义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一次成功体现。

    2011年05期 No.170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革命期间约翰·亚当斯争取荷兰贷款研究

    吴万库;

    约翰.亚当斯作为美国革命期间重要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之一,在美国争取独立的外交舞台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其中争取荷兰贷款尤为引人注目。通过研究该事件不仅可以折射出革命期间亚当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而且还能较好地窥见波诡云谲的欧洲大国外交。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多地利用原始档案的基础上,拟就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亚当斯转向争取荷兰贷款的原因和最终赢得荷兰贷款的原因)为切入点,对该事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进而对其历史地位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2011年05期 No.170 11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 心理学

  • 元教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李木洲;

    综观国内近30年的元教育学研究,大多是围绕其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中既有共识,又有争议。就概念而言,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其某些本质特征,但还存在不系统、不完整等问题;就对象而言,虽基本达成共识,但却存在"窄化"与"泛化"的问题;就任务而言,虽确定了以构建更为合理的教育学为任务的研究导向,但对于任务的具体认识尚不统一;就性质而言,虽揭示了其复杂性,但对于其属于"学科"还是"领域"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就其与教育学的关系而言,虽都承认它们关系密切,但存在着"一统"与"超越"之争。展望未来,随着提高教育学科学化程度的现实诉求不断增强,元教育学研究必将逐步得到重视。

    2011年05期 No.170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53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授权对售后服务员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王顺江;

    本文研究在售后服务领域心理授权对离职意向的作用并识别中间的中介变量。通过对198个样本的一线售后服务员工的调查得到以下发现:胜任能力和工作意义对减少离职意向的作用非常显著,其中胜任能力主要通过提高组织承诺进而影响离职意向,工作意义对离职意向的作用主要通过组织情感承诺和减少情绪衰竭而实现,其中前者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同时,心理授权中的感知影响力还会增加情绪衰竭。组织承诺和情绪衰竭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都非常显著。

    2011年05期 No.170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96 ] |[阅读次数:1 ]

教育学 心理学

  • 日本汉语教育兴衰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林羽;王建勤;

    日本有一千多年的汉语传播史,出现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的消长及汉语文化价值的变化是影响汉语在日本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日汉语传播应该把握历史机遇,加大汉语推广力度;依托经济发展,拉动汉语学习需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汉语国际竞争力。这些对策对当前汉语国际传播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1年05期 No.170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632 ] |[阅读次数:0 ]
  • 解除“戒严”前台湾地区留学教育的历史审视

    郑刚;余子侠;

    留学教育在台湾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1954年颁布的《国外留学规程》为标志,台湾留学教育走向制度化的发展轨道。随后,当局对《国外留学规程》进行了多次调整,一直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留学政策,以适应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台湾留学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留学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留学国别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11年05期 No.170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32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

  • 对城市文化及其产业的一种思考

    刘泓;叶凤琴;

    20世纪的后半叶,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城市中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城市的面貌和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力图分析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与文化形态变迁所带来的文化符号发掘和价值再造的可能性,通过对城市经济与文化的本质思考,进一步探讨现代城市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及其功能的复杂性。

    2011年05期 No.170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2 ] |[阅读次数:0 ]
  • 主导与多元,压制与反抗——媒体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周才庶;

    媒体文化是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意识形态"有其特定概念和总体概念。凯尔纳对媒体文化中统治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揭示和批评了主导的阶级控制;同时展开性、性别、种族等多元意识形态的批判。媒体文化中存在反意识形态支配的契机,我们一方面提倡媒体素养的教育,促使受众发挥能动作用;另一方面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得到启示,以探求性、性别、种族的平等与解放。

    2011年05期 No.170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04 ] |[阅读次数:0 ]
  • 文学与文化的轮回:论改版前后《文讯》的编辑立场和办刊方向

    廖斌;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媒体之一,办刊30年忝为文坛翘楚。历经党营到民办,供养到市场化经营,其办刊理念、传播机制有独到经验;其编辑立场、办刊方向基于现实丕变、主事者学术兴趣以及专志化、长期规划与市场细分的要求而调整,以适应环境与读者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平衡;从国民党的"弃儿"到实现自负盈亏,它的艰苦奋斗与转型,增值象征资本和美誉度,型塑文坛良好形象,是台湾文学传播史亲历者、传播范式的创建者,具有认识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两岸文学传媒镜鉴。

    2011年05期 No.170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0 ]

旗山艺苑

  • 胡振德教授美术作品选

    <正>胡振德,福建仙游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福建团体学会副会长。1991-1995年旅居欧洲中东多国进行艺术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在阿联酋

    2011年05期 No.170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稿约

    本刊编辑部;

    <正>一,作者须用电脑打印稿投稿,字迹、标点清楚,数字和计量用法规范,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拒用字迹模糊、标点不清的手写稿、油印稿和复印稿。来稿一般不超过1万字。提倡用电子邮件投稿,各学科稿件可分别投向以下电子邮箱:qsli@fjnu.edu.cn(哲学、政治学、法学),rzlin@fjnu.edu.cn(历史学、人类学、图书馆学),fchen@

    2011年05期 No.170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64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师范大学学者 博士生导师洪明教授

    <正>洪明,1964年生,安徽省黄山市人。1985、1988年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史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福建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

    2011年05期 No.170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