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我国45年来产业布局的演进

    何荣天

    <正>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和各环节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模型。而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因而产业布局是静态与动态的协同,是存量与增量的统一。正是由于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展开的,加上区域资源差别、地理位置差别以及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使产业布局成为生产要素分配和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产业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产业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995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522 ] |[阅读次数:266 ]
  •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企业产权制度

    曹利强

    <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致力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那么如何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本文拟就这个深层次问题谈几点认识。

    1995年02期 8-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283 ]
  • 试析物价上涨与物价调控

    吴维嵩

    <正> 1994年我国相继出台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多项重大改革。从总体上看,全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势头很好,国民经济处于持续、快速、健康的成长之中。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通货膨胀严峻,物价涨幅过猛。解决好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为了有效地抑制物价涨幅过猛,必须对当前物价走势、水平及其特点和造成物价涨幅过猛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措施。

    1995年02期 14-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70 ]
  • 坚持辩证法 增创新优势——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叶双瑜

    <正> 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也是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稳步发展,为全国和世界所瞩目。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已列居全国第10位。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4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953.49亿元,年递增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22位升到第9位。工农业总产值从99.47亿元增加到1670亿元,增长16.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7.27亿元,扩大到1993年的338.25亿元,增长45.5倍。15年间累计完成投资1339.6亿元,相当于前28年新增固定资产总额70.2亿元的18.1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78年仅为339元,1993年已达2605.41元;农民人均

    1995年0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325 ]
  • 城市路线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

    伍世代

    <正> 我国基准地价的特定含义是指城镇各级土地或域质地域及其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的平均价格,它反应了我国城镇土地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经济效益,也是土地市场价格运动的基准线;客观、合理地评估地价,一是为政府依据土地经济价值制定吐地税、费提供量化标准;二是对地产市场的交易行为起指导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就土地使用权流动而言,表现在:1、为各级政府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时提供定价依据;2、当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横向转让时,为转让双方提供可供参考的标准和为政府征收增殖税提供依据。

    1995年0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258 ]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范一

    <正>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1995年02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65 ] |[阅读次数:277 ]
  • 《漳州方言研究》出版

    杨志贤

    <正> 《漳州方言研究》为我校中文系马重奇先生所著,已由香港纵横出版社出版。 漳州方言作为闽南方言的一支重要次方言,其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语言学界(尤其是方言学界)对漳州方言的研究却极少,只有零星的一些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见诸报刊。马重奇先生的《漳州方言研究》一书第一次对漳州方言作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它的出版填补了以往这方面的空白。厦门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闽方言专家何耿丰教授和暨南大学方言学博士生导师、闽方言专家李如龙教授对此书予以很高的评价,并都为此书写了序。

    1995年02期 3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270 ]
  • 丹东形象的历史嬗变(续)——从毕希纳、罗曼·罗兰、阿·托尔斯泰到巴金

    王维燊

    <正> 三 1917年12月,莫斯科科尔西大戏院经理约请阿·托尔斯泰改编毕黑纳的《丹东之死》。阿·托尔斯泰拟把原剧改编为适合舞台演出的“带着现代精神的剧本”,后发现原剧“没有充分的材料”,于是“丢开毕黑纳,自己去找寻历史的材料,而且参以我自身在俄国革命中的印象与经历”,1923年改定的《丹东之死》“极力去掉我从毕黑纳的原剧借来的一切”。

    1995年02期 35-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39 ] |[阅读次数:374 ]
  • 论蘩漪性格中的酒神文化气质

    吴品云

    <正> 蘩漪是曹禺“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一个人物,也是《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悲剧形象。正如其他成功的艺术形象一样,蘩漪的性格也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丰富性。评论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文艺社会学、变态心理学、戏剧美学等出发,都能挖掘出她身上所蕴含的独特内涵。如果从古希腊文化学的视角审度蘩漪,我们又可以发现,她的性格散发着一股与中国戏曲文学的悲剧形象不同的酒神文化气质。通过对这种气质的探讨,也许能使人更深刻地看到以古希腊文明为渊源之一的西方文化对曹禺的影响,以及曹禺对人类灵魂深层结构的探寻与发现。

    1995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54 ] |[阅读次数:293 ]
  • 当代史剧创作简论

    倪宗武

    <正>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虽然数量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部,这与现代题材的话剧,甚至同是历史题材的戏曲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但是,它们的质量却比较高,其中绝大部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像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合作)、《王昭君》,老舍的《义和团》,丁西林的《孟丽君》,马少波的《岳云》,陈白尘的《大风歌》以及《甲午海战》、《秦王李世民》、《唐太宗与魏征》、《懿贵妃》、《鉴真东渡》、《吴王金戈越王剑》、《郑和下西洋》、《班禅东行》、《文天祥与忽必烈》、《孙武》、《李白》等等,都堪称当代历史剧的精品。这些剧作,有的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有的热情地歌颂了古人勤劳勇敢、正直清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有的则通过艺术手段总结历史上成败、盛衰的经验给今人以启示、借鉴与熏陶,因而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1995年02期 44-4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40 ] |[阅读次数:240 ]
  • 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

    荒林

    <正>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同一思索、探求和前进的层面。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与丁玲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赖外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而多少有点类型化不同,在张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就充满了对自我完善、自身解放的自觉,从而,她仃1有强大的承担社会、命运的主动性。

    1995年02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3309 ] |[阅读次数:260 ]
  • 宋代闽中理学家诗文——从杨时到林希逸

    陈庆元

    <正> 理学又称道学。宋代理学,是宋代儒学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注重训诂制度;宋儒则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称理学。宋代理学产生于10世纪,最重要的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程颗、程颐、朱熹、张(木式)等。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宋史》辟有《道学传》,为24位理学家立传,占四卷篇幅。部分理学家另列入《儒林传》或《隐逸传》。入《道学传》的闽籍理学家7人,即游酢(建阳人)、杨时(将乐人)、罗从彦(南剑人)、李侗(剑浦人)、黄干(闽县人)、陈淳(龙溪人)、李子方(邵武人),约占《道学传》人数的30%,阵容相当强大。游酢、杨时与谢良佐、吕大临为程门四大弟子,号“四先生”。杨时先学于程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宋史,道学杨时传》)。颢卒,又学于程颐。杨时一传而至罗从彦,再传而至李侗,三传而至朱熹。黄干、陈淳、李子方等都是朱熹的弟子。“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朱熹、张(木式)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同上注)。

    1995年02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708 ] |[阅读次数:295 ]
  • 论《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梁建徽 ,郑金春

    <正>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书中收录了自东周至南朝梁约800年间的诗文700余首,按文体分为赋、诗、骚等37类。本文仅就“赋类”所选录的56首,论述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选·赋》(下文简称“选赋”)是赋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选赋以它独特的思想意蕴和精湛的艺术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赋作正因《文选》的收录而赖以流传。选赋中对文学题材领域的多方面开拓以及形式上的多样化的实践,对后世其它文学样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下面拟就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之。

    1995年02期 64-6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48 ] |[阅读次数:334 ]
  • 中外散文的比较与展望——’94中国散文国际研讨会综述

    袁勇麟

    <正> 由中国散文学会、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十一家单位联合主办的“’94中国散文国际研讨会”,经中宣部批准,在武夷山市委的支持下,于1994年9月19日至24日在武夷山隆重召开。出席这次盛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散文家共60余人,其中有澳大利亚作家罗宾·易逊(Robyn Ianssen)女士,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黄孟文博士和散文家陈华淑女士,国内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钱谷融、严家炎、林非、范伯群、陈思和,散文学者吴欢章、姚春树、王耀辉、吴周文、辛宪锡、张振金、曾绍义等;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蒋夷牧、武夷山市委书记张燮飞、福建师大科研处处长朱永义等主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并宣读了40多篇论文。

    1995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22 ] |[阅读次数:340 ]
  • 论“字说”现象

    林志强

    <正> 在宋代的字书中,最标新立异的要算王安石的《字说》。这本书在宋代就已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但由于王安石政治地位极高,在他当政期间,主司用此书取士,读书人不敢不学习,所以也曾风行一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字说》一书也因其荒诞不经而成为字学发展中的有趣故事,知者亦复不少。可惜的是,《字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1995年02期 71-7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77 ] |[阅读次数:212 ]
  • 德意志人的氏族和国家——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体会

    温永灼

    <正>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人的最初的历史的总称‘日耳曼人’是由克尔特人给他们取的。”在我国习惯上,通常以“日耳曼人”来称呼中古以前的德意志人,只是在中古以后才把它称为“德意志人”。但是,在德文中和恩格斯的《起源》一书中并没有这种区别。 关于德意志人的氏族和国家,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用了将近两章的篇幅加以论述。笔者根据恩格斯的论述,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1995年02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709 ] |[阅读次数:253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四结合”教学法探索

    <正> 多年来,我们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认真地把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摸索、积累、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与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四结合”教学法。与以往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四结合”的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形式多样、系统配套、深入浅出、功能完善等优点,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基本进程及其规律,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从多侧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995年02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271 ]
  • 近50年台湾传统文化的流变——以台湾歌仔戏为例

    王耀华

    <正> 流变情况 对于近50年来台湾传统文化流变的时期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如,按照政治情况的变化,可以分为: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1949年至60年代初;60年代越战至70年代;80年代以来。但是,如果从政治、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从文化自身的流变状况看,则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抗战胜利后的传统文化繁盛期;(二)外来文化和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传统文化转型期;(三)文化反思后的传统文化复苏期。

    1995年02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438 ] |[阅读次数:308 ]
  • 闽台及东南亚之清水祖师信仰

    陈元煦 ,黄永治

    <正> 一 清水祖师(1047—1101年),俗称祖师公,又有显应、昭应、蓬莱、普庵、三代、乌面等祖师和清水真人的尊号。姓陈,名应,法名普足,永春县小姑乡人,生于北宋仁宗庆历七年正月初六日,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终年55岁,为闽台佛教信仰中的重要尊神之一。 清水祖师,幼年于大云院落发为僧,“持斋戒杀,讲求经纤”。后闻大静山(在今永春县吾峰乡境内)长老明公禅师“法慧高超,道行圆满”,就慕名诣山受法戒。深得明禅师之妙谛,而承受明禅师之衣钵。之后,辞归结庵麻章山,修筑路桥,施医药符水,以治人病,“遇有旱疫,为人祈禳,辄奇效,由是名声大噪”,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敬仰。

    1995年02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389 ] |[阅读次数:270 ]
  • 闽台宗教祭祀与地方戏剧

    林国平

    <正> 闽台戏剧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年),福州、莆田等地就有百戏演出的记载。宋代以后,在北方戏剧传入福建的同时,福建土生土长的戏剧也应运而生。明清时期,福建戏剧逐渐定型,并随着福建移民传入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闽台地方戏剧剧种多达四五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均居全国之冠,故素有“戏剧之乡”美誉。

    1995年02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568 ] |[阅读次数:302 ]
  • 郁永河笔下的台湾土著社会

    石奕龙

    <正> 郁永河,字沧浪,浙江杭州诸生,生卒失考。康熙卅六年(1697年)奉命到台湾采硫,历时九月。他写的《裨海纪游》 (或称《采硫日记》)不仅记述了采硫过程、台湾的历史变迁、山川形势、气候特征、物产等,而且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民族学调查报告,详实、生动地描绘了他所见所闻的台湾土著社会。

    1995年02期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10 ] |[阅读次数:271 ]
  • 西方肖像画艺术欣赏论

    叶锡祚

    <正> 肖像画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与神态的一种绘画体裁,它不同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宗旨的风俗画、历史画和宗教画,它像文学上的传记、摄影中的人物特写,力求描绘真实而富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西方肖像画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最初是从宗教画分离出来的。此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名家辈出、流派迭起,创作的风格和技巧也不断进步创新而日臻成熟。 本文拟就西方肖像画作品的欣赏问题略作论述,以与画界同道共相研讨。

    1995年02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457 ] |[阅读次数:212 ]
  • 银钩铁画注深情——浅谈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

    檀东铿

    <正> 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墨,讲究用线。早在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就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也指出:“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更明确提到:“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作为中国画表现形式之一的工笔花鸟画自然也不例外。一幅诗意盎然,造型准确生动,色彩谐调优美的工笔花鸟画,如果用线也很有功力,必然更具艺术魅力,更耐人寻味。可见工笔花鸟画中,线描的作用不可忽视。而陈子奋先生正是一位毕生致力于花鸟画线描研究和探索的画家。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先生曾在《陈子奋白描花卉册》序言中,高度评价了陈子奋先生的白描艺术。他指出:“他的线条既不是顾恺之,也不是李龙眠式的,而是含有顾恺之、李龙眠的精华而独树一格,成其所谓陈子奋的白描。流利的地方如行云流水,顿挫的地方如屋漏痕。平正温和,绝没有霸悍的习气,宛转自如,也没有生硬的缺点。描写形象,恰如其分;‘以形写神’独具心得。尤其在章法的剪裁,位置的经营,既无一般俗套,又无标本缺陷,迎风含露,妩媚多姿,予人以清新愉快之感。”俞先生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1995年02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40 ] |[阅读次数:2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