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征
<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莫世行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从学习《资本论》开始。”(见光明日报1993年7月16日第五版)我认为他这句话,是有深刻体会的经验之谈。要真正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理论 大家知道,《资本论》中并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词,马克思使用的是货币经济,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包括在《资本论》中。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必须通过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都必须以商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资本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论》中既研究了简单商品的一般原理,也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质,如果不懂得有关商品的理论,就不可能弄懂商品经济的有关原理,更不可能弄懂市场经济的有关原理,也就是,既不可能弄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是个中性概念,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本论》中对商品一般原理?
1994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863 ] |[阅读次数:0 ] - 黄铁平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努力奋进,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必须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亏损极为严重。其持续时间之长、亏损面之大、亏损额之高,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以最近几年为例。1990年,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面一直在30%上下徘徊,月亏损额上升为30亿元左右;除了明亏外,还约有80%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亏,潜亏为明亏的1.72倍。1991年,国有企业总数的27.8%亏损,亏损额高达310.5亿元,约占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数的2/3(见《人民日报》1992年8月25日莫新元、王清宪文章),国家因此花了500亿元填补国有企业亏损。1992年的情况改善不大,国有大中企业总数的22.5%亏损,亏损额高达283亿元,国家除了要拨专款补贴外,还要注入100亿元资金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收效甚微。1993年的情况也很严峻,仅1—4月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中就有33.8%亏损。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明亏,另有三分之一潜亏,只有三分之一真正做到盈利。实行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潜亏将亮在明面,企业将会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可能由1/3扩大到2/3(见《中华工商时报》1993年4月23日报道)。 综观这几年国?
1994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朱宇
<正>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口的迁移流动日趋活跃,并愈来愈被人口学者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在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人口迁移被列为调查项目之一。随后在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迁移又首次被列为我国的普查项目。这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调查,为我们了解人口迁移变动的现状和趋势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准确全面的资料。开发利用两次调查中所获得的人口迁移变动资料,对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福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分析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利用其它有关资料,力求对80年代以来福建人口的迁移变动状况及其趋势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人口迁移变动的规模、强度和主要形式 建国以来至70年代末期,福建省与全国一样除有个别为时不长的迁移活跃时期外,人口迁移流动均处于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之下,少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变动。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为人口迁移变动注入了越来越强大的动力;同时,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逐步改革,行政干预对人口迁移活动的束缚也渐趋弱化。这使得80年代成为建国以来福建人口迁移变动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人口迁移流动规
1994年01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318 ] |[阅读次数:0 ] - 孙浩声
<正>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他亲自修改、审定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思政工作的“生命线”作用表现在哪里?为什么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同通常所说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因此,从市场经济本身来说,它并没有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不能依它来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划分的标准。但是,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没有孤立的、抽象的市场经济。 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教育人们在经济领域中,坚持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反对私有化,防止公有资产向个人或小集体非法转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逐
1994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7 ] |[阅读次数:0 ] - 郑又贤
<正>随着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入思考,人们很自然地提出:“生产力中是否也包含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对此许多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究其原因,往往同片面夸大生产力的自然属性,而程度不同地忽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紧密相联系。笔者认为,正是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生产力中必然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因素及其作用。 相对自然属性来说,社会性是生产力的主要属性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是以自然界为主要对象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是表现为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他人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换一句说,生产又是一种社会的活动。而生产力正是表现人类这种活动的能力的,从而也必然是一种社会力量。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谈到现实的生产力,往往是用“社会生产力”来表达的——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
1994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91 ] |[阅读次数:0 ] - 吴中光
<正>1.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活动,从未停止过。人类关于时空观的演变,大体说来,经历过三个时期:几何学时代、动力学时代、相对论时代。众所周知,在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中,时空都被看作是绝对连续的。这当然不是指在这些科学理论适用的范围内,时空不具有间断性,而是说在这个范围内,时空的连续性较之间断性表现得更明显些罢了。这说明时空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是对立的统一,但这两个对立的方面在各个物质层次和一切物质系统中并不都处于某种“均势”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时空的连续性表现为不同物质层次和同一层次中不同物质系统所含的各种相互作用间的同一。这里的所谓“同一”是指:第一,在不同的物质层次或同一层次的不同物质系统中,可能包含着物质形态之间某种共同的相互作用(如引力作用即为宇观、宏观乃至微观世界所共有);第二,任何一个物质层次或物质系统都不是封闭的,它们(特别是相邻的物质层次和物质系统)所内含的各种相互作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第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目前已发现的四种物理相互作用可能具有共同的本质,并服从统一的规律,因而有可能在理论上把它们统一起来。不同物质层次和同一层次中不同的物质系统所内含的各种相互作用之间的这种同一或统一
1994年01期 34-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67 ] |[阅读次数:0 ] - 张善文
<正>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易》学日盛。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王弼“扫象阐理”的《易》说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虽东汉大儒郑玄的《易注》也不能与之抗衡。 到公元七世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命孔颖达等人主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孔颖达为之作疏。王弼《周易注》原只涉及六十四卦经文和附于各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而《系辞》以下诸传不注,后有东晋韩康伯承王弼之旨续注余篇。由于孔颖达《周易正义》选用王、韩旧注为定本,唐代开科取士的《易经》教科书,即依此为准,遂使王弼以“义理”为主的《周易》学说在此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王弼《易注》开始盛行的东晋期间,为之续注《系辞》以下各篇者,有谢万、韩康伯、袁悦之、恒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顾欢、明僧绍、刘(王献)等十人(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吴承仕先生云:“自元嘉以来,王《易》盛行,独阙《系辞》以下不注。故自谢讫刘专注《系辞》,皆继辅嗣而作,其同以玄远为
1994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94 ] |[阅读次数:0 ] - 黄晓辉
<正>当历史进入90年代的时候,以苏联的解体为主要标志,战后持续了40多年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了。当今的世界格局如何?它有哪些特点?在这种格局下我国应采取怎样的对外战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毋庸置疑,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就此谈些体会,以就正于学界。 当今世界格局的确认 关于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的世界状况,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江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目前世界正处在从旧格局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所谓确认当今世界格局,也就是确认过渡时期的世界格局,弄清这种过渡性格局的构成和特点,以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对外战略。 一般地说,判断和认识世界格局,应主要考察以下三方面:(1)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行为体有哪些?(2)主角间的相互关系如何?(3)主角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何种式样表现出来?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目前过渡时期的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体有美国、日本、欧共体、俄罗斯和中国等。美国以其综合国力最强而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角。日本、欧共体则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
1994年0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647 ] |[阅读次数:0 ] - 袁勇麟,任心宇
<正>由于散文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各异,迄今为止美国文学界尚无一个精确而权威的定义。美国最权威的词典《韦氏新国际词典》对“散文”一词的释义为:“散文是一篇分析、解释或评论性的文学作品,通常较正式论文为短,也不如正式论文系统和正规。作者往往从一个局部,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讨论某一主题。”这反映了美国公众对散文的理解。 在美国人看来,“散文,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似乎是一种朴实无华而又无关宏旨的体裁。散文一般是比较短小精悍的无韵小品,或记录个人的经历,或表述主观的看法,这是它突出的特征。散文应该信手写来,富有哲理性。作者将自己融化进去,坦率,真诚,无拘无束地注入自己的观点,仿佛在同好友侃侃而谈,这一特点本身就决定了读者会对它感兴趣,会对作者感到关切,甚至往往关心他个人的一些琐事和随感。”因此,那些富有作者个性、形式随便自如的体裁,诸如小品、随笔、演说辞、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杂文等等,共同组成了美国散文绚丽多姿的百花园地。 一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1776年7月4日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同英国断绝臣属关系,组织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历史,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而作为历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
1994年01期 50-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283 ] |[阅读次数:0 ] - 曾宪辉
<正>光绪二十三年(1897),洋务运动早因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瓜分的危险迫在眉睫。当时的情势,诚如《国仇》篇所云:“波兰、印度皆前事,为奴为虏须臾至。”(《闽中新乐府》)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最紧迫的要求。因此国人纷纷言变法、言救国。林纾虽以“嗟夫!畏庐子二十六年村学究耳”自嘲,但在日益高涨的维新思潮的推动下,也重视时务经济之学。他不但与师友以词章古学相切砺,而且“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邱炜萱《挥麈拾遗》)。同时还常到马江船政局与友人谈时事。其《闽中新乐府》正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就平日读书、议论所得发为歌诗,以表示自己见解的新诗集。这部诗集不乏血泪篇章,最能代表林纾前期的进步思想;亦可窥见其前后期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在《闽中新乐府》中,林纾“奋念国仇,忧闵败俗”(朱羲胃《贞文先生年谱》),具有深刻的政治批评和社会批评,贯穿着改革变通、移风易俗的思想线索,表现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新意向。集中诗篇大致可分时政及风俗两大类。前一类纠弹时政,如《国仇》、《渴睡汉》、《哀长官》、《郭老兵》、《獭驱鱼》、《五石弓》、《关上虎》、《番客来》、《灯草翁》、《谋生难》、《破蓝衫》、《村先生》、《知名士》等,锋芒所?
1994年01期 57-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78 ] |[阅读次数:0 ] - 吕若涵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起那批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女作家,总令人扼腕叹息。石评梅、庐隐、萧红、罗淑,没有一个不是历经了生活的坎坷,苦苦挣扎奋斗过,终于撑起了一方自己的天空时,却让死神过早地带走了她们无量的前程。就萧红而言,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只有短短10年,却贡献了《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等一批动人的作品;在人生之旅上她仅走了31个春秋,最终怀抱寂寞和不甘离开了人间。我们该怎样感叹这不可续的才情和生命呢! 身为女性,萧红有过最不幸的遭际:花开的年龄便流浪无着,物质生活曾极度贫乏,情感世界又几度失落,这些灾难直接从生理上造成了她体弱多病,在人生最美好的20年华中时受病魔侵扰,直至最后早夭;从心理上则形成了她内向沉郁的性格,敏感纤细的气质和自强自尊的生活勇气。因而,尽管人们对萧红艺术上的成就交口称赞,但她坎坷多变的生活经历却似乎更能引发人们的兴趣,人们渴望了解她在生活磨难前的态度,探究她一次次抉择的心态依据。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研读作品,尤其是散文作品。一般说来,作家的身世之感、性格气质,或多或少、或隐或现都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尤其像萧红这样一个才情胜过学识、感情富于理智的作家:无论写小说还是写散文,她使用的都是同一种文笔,一种非她莫属的?
1994年0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937 ] |[阅读次数:0 ] - 马重奇
<正>最近,曹聪孙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汉语隐语说略》一文。文中着重阐述了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即词的秘密语和音的秘密语。音的秘密语在我国的主要形式是反切语。 有关反切语的研究,赵元任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发表过《反切语八种》一文。文中介绍了反切语的定义、各称、通则、跟本地音韵的研究以及它的来源等等。作者认为,“最有系统,在音韵上也最有意思的是用反切的秘密语。真的反切语必须把字拆开成为声母韵母两部分,例如妈m—a,在声母后加一个韵母如ai,成为mai,在韵母前加一个声母如k成为ka,于是妈就说成买旮mai-ka。为便于称述,mai字可以叫作妈的声母字,ai叫附加韵,ka可以叫韵母字,k叫附加声。”至于反切语名称,作者是取妈字为例,“把他切起来而冠以方言的地名。”文中还介绍了反切语八种类型,即北平mai-ka,mei-ka,man-t'a(名称未详),常州式m-la(叫“字语”),昆山mo-pa式(叫“切口语”),苏州、浦东、余杭、武康m-pa(叫“洞庭切”),苏州式uoˉmn(叫“威分”),广州la-mi式(叫“燕子语”或“燕子公”),东莞la-mi式(叫“盲佬语”福州la-mi式(叫“廋语”或“仓前廋”)。此外,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中谈及的傣族反语,曹广衢《布依语的反语》,王敬骝《佤语的反语》,王春德
1994年01期 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532 ] |[阅读次数:0 ] - 郑颐寿
<正>辞章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严格地说,是一门还处在孕育与探索之中的新学科。它的性质对象是什么,理论框架怎样,这是学术界所关心的带根本性的问题。本文就此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辞章学是研究有效地表达话 语信息的艺术形式的科学 “辞章” 又称“词章”,或简称“辞”、“言”、“文”、“章”。它的概念如何,我们不宜“唯书主义”,照搬辞典现成的解释,而应该从辞章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作全面的考察,给它作科学的界定。它有以下几个义项: (一)诗词歌赋以及各类散文作品的总称。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有时特指诗词的“词”。夏承焘为徐育民等《历代名家词赏析》所作的序言:“此书……有不同影响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既突出苏辛豪放派爱国词章这一主流……又有周邦彦的雍容典雅的辞章。” (二)文彩。《书·洪范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王国忠为林立、尹世超《科技语文》所作的《序言》:“常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即使材料充实,立论
1994年01期 82-8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259 ] |[阅读次数:0 ] - 王庆酉
<正>在五十年代前,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的传统课程设置只有英国文学或英国文学选读,却从未见过英美文学选读,更谈不上开设美国文学课了。是不是当时美国文学不存在呢?不是的,大家都知道,美国在20年代就产生了一批除了马克·吐温、杰克·伦敦以外的像马格特鲁·斯坦、多斯·帕索斯、海明威、刘易斯·芝福德、厄伐·庞德、尤金·奥尼尔、菲茨杰拉德、辛克莱·刘易斯、托马斯·沃尔夫等杰出的作家,他们将美国文学史上最活泼、最新鲜、最激动人心的作品献给了美国人民,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颗颗灿烂的明珠。然而,当时被教授学者们推崇的却只有英国文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美国英语之被忽视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因素。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文学已登上了大学的课堂。但在美国英语方面还有所争论。争论的焦点仍在“规范”两字上。一些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说:学习英语就得学习伦敦英语,因为它是最规范的。有趣的现实是眼下听VOA的人要比听BBC的人多;再就是目前日常交际口头用语和正式的书面文字,包括大学的英语教材都广泛地出现了美国英语。事物是在发展的,语言更不例外。 我们不妨对英语的发展史作个极其简略的回顾,看看有没有所谓的规范英语?伦敦英语是否就算作规范英语呢? 从英语语言史?
1994年0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462 ] |[阅读次数:0 ] - 吴翠玉
<正>众所周知,现代英语的表现途径,除了文艺作品,最大量、最流行的就是包括报纸、杂志在内的所谓“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因此,阅读英美报刊,将有助于学习现代英语。由于英美报刊与中文报刊在写法上差别较大,我国读者要准确理解与流畅翻译有一定困难。了解英美报刊的各种文体风格及文字特色,将有助于提高阅读英美报刊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人们阅读理解英美报刊有所帮助。 标题打破常规,争奇斗巧 人们阅读报刊,一般是有选择地读其想读的材料。标题的作用首先在于供人们选择阅读对象。英美报刊标题五花八门,读者若缺乏英美背景知识,不了解其特点,不懂得报刊标题用词的规律,就会被弄得晕头转向。目前我们常接触到的英美报纸有英国的《泰晤士报》(The Times),《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卫报》(TheGuardian)以及《观察报》(The Observer);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洛杉机时报》(Los AngelesTimes),《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Monitor),以及《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Daily News)等等。这些报刊的标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994年01期 95-10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889 ] |[阅读次数:0 ] - 林炳祥,周玉英
<正>俞大猷(公元1503——1579年)是明代爱国名将,也是一位卓越军事家。他祖籍福建泉州,从小立志为国效劳。自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中武举会试后,历任千户、参将、总兵、都督,到70多岁三疏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共从武五十多年,转战江苏、福建、广东和山西大同等地,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不仅多次得到皇帝嘉奖,朝臣对他的军事才能评价是:“行师以律,算计如神,董五哨十万之全师,如奕棋着着先手。”俞大猷历官过的地方百姓更是缅怀他的功绩。武平、崖州、饶平等地的人民为他建祠纪念,奉他为“俞佛”。俞大猷的军事战略理论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仅就此作一些论述。 选将与练兵 俞大猷生活的明朝后期,正是内患外侮日趋激烈的多事之秋。鞑靼部骚扰于西北,女真族崛起东北。东南沿海有倭寇侵掠,西南边界有安南人进犯。在这国势日趋衰落的时刻,亟需整顿军队,提高国防能力。 要整顿业已腐败的军队,关键在于选将与练兵。 关于选将,俞大猷认为应该选那些“可以建非常之功”的“真将”。他说:“天下文武士负有一技一能,孰不愿效死力以报明主。”问题在于“惟操选将之权者加之意焉。”而要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真将,首先就要不拘一格荐举人才,不管是自荐或推荐,不问是官是士还是布衣,都要以客礼迎之,而且还要?
1994年01期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40 ] |[阅读次数:0 ] - 高峻,俞如先
<正>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大陆和台湾的亲缘关系密不可分,且由来已久。《史记·秦始皇帝本纪》记载:“齐人徐市(即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又据《后汉书·东夷列传》云:“……(徐福)求蓬莱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断定,瀛洲就是今天的台湾。这也是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最早记录。自秦以后,历经诸朝,台湾与大陆母体始终保持着息息相通的关系。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揭开了中华民族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序幕。随后,“八闽穷处”的汀州人接踵而至,参加了台湾的土地垦殖和文化展拓。 一 古汀洲,位于闽地西部。“开元二十二年,福建经略使增领汀州,”正式设府、领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宋时汀州府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明时,废元建制,重设汀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汀州府自“成化时巡抚高明……奏请析置永定县,”共领县八,为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朝因之。 汀州人最初入垦台湾,约在清顺治末年和康熙初年。
1994年01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11 ] |[阅读次数:0 ] - 陈培坤
<正>笔者最近参与了有关清代中琉关系的档案整理,接触到不少的清廷档案,这些档案有的是皇帝亲自朱批的。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琉之间的友好往来,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笔者在整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在清代的中琉友好往来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清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都比较慎重,能从维护中琉的友好出发,体现了对琉球的优惠和保护。本文根据清宫中有关的档案资料,试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惩治使琉球的违纪人员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六月,清政府派出以钦差正使全魁、副使周煌率领的大型册封使团出使琉球,他们带着皇帝的册封诏敕和赏赐该国王的礼物,分乘两艘木船从福州出发。二十四日,当一号使船驶达琉球属地姑米山(今久米岛)洋面时,遭受台风袭击,船破货失,蒙当地国民的搭救并护送到琉球。该国按照惯例,除供给衣食外,还赠送白银5000两,随船兵役136人,人均分得36两7钱。因传闻上届册封使船的兵役每人曾得到琉球国王的赠银128两,因此管队陈国栋便想通过使臣的出面交涉而获得同以前一样的银两,遂带领兵役、水手、工匠等到使臣的住所公馆禀求,遭到拒绝,陈国栋便与兵丁翁元、黄登等人借口“使臣不加怜恤”,扣住伙食,不让全体人员吃饭。后经使臣派员劝说,?
1994年01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0 ] - 王坚德
<正>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主义者以商品和贸易为借口,开始侵入印度。1757年普拉西战争后,印度开始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王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不仅给穆斯林,也给印度教徒和其它本地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马克思在总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时写道:“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悲惨的色彩。” 印度人民抗英怒火此伏彼起。英国为了维护它的殖民统治,除了依靠军队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外,还推行了“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各个民族、宗教、种姓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及内部,进行挑拨和分化。英国殖民者提出:“我们的态度是尽力维护现存的宗教的种族分裂,而不是努力使之融合。分而治之应该是印度政府的原则。”“分而治之是古罗马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的座右铭。”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英国殖民当局为实行分而治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
1994年01期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734 ] |[阅读次数:0 ] - 程利国
<正>皮亚杰毕生所追求的科学研究目标就是要创立发生认识论,即研究各种知识形式,尤其是科学知识是如何成长的;而“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的机制问题”。皮亚杰究竟是如何通过控制论模型来说明思维对现实的适应呢?主体又是怎样通过平衡机制和反省抽象而使认识达到客观性和逻辑必然性呢?控制论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建构说的方法论又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皮亚杰认为建构论的内部动力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意义——这点,现已为控制论明确指出;就是说,主体以一系列的主动补偿作用来反应外部的干扰,而且主体以一种既是逆向动作的(回路系统或反馈)又是预见性的适应,来构成一个永久性的补偿系统”。皮亚杰运用其渊博的学识构造了一个认识成长的控制论模型: 笔者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和现代控制论的成果,对这个模式作出综合性的说明: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论的反馈回路系统中,这个循环往复的因果链是主体活动的源泉;而主体活动又同时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主体活动总是协调成格式(Scheme,复数Schemes)的,即能够迁移和概括的外部或内部的动?
1994年01期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368 ] |[阅读次数:0 ] - 王宇光
<正>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经济、科技竞争更为激烈的21世纪,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发展我国幼教事业。而在幼教事业的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机构问题,本文仅就我国幼教机构的多样化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对3—6岁儿童实施教育的机构主要是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对5—6岁儿童实施一年入学前准备教育的是独立设置或附属于基础学校的学前班。由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地的幼儿园在管理体制及办园形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从管理体制上看,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公办和民办二大类,而公办又包括了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学前班;民办则分为群众集体和公民个人办的幼儿园、儿童中心等。 1、政府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学前班,这类机构的经费主要由国家教育经费开支,因而房舍、设备、师资水平等条件都比较优越。据1988年统计,全国有这类幼儿园10068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5.85%;在园幼儿374.96万人,约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20%。 2、政府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包括机关、厂矿、学校、部队、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类幼儿园,主要招收本单位职工?
1994年01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611 ] |[阅读次数:0 ] - 林立君
<正>南音是历史悠久、奇葩独秀的一个乐种。它的音乐组成有指、谱、曲三大部分,在具体的表演中则由器乐(南音琵琶、三弦、二弦、南音洞萧、拍板等)演奏和声乐演唱相互组合而成,二者相互陪衬,相得益彰。其中,声乐演唱所占的分量相当大,那些清幽典雅、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唱词,经由演唱者的艺术传达,表现了多方面的情感寄寓,是南音艺术的精萃所在。 南音演唱艺术作为古老的传统丰厚的声乐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继承其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发声法和现代技巧使之发扬光大,并适应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笔者在长期的演唱实践和教学实践中,曾就这方面问题作过一定的尝试。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整理成文,希能得到同行的指教。 一、南音演唱的一般特征 以下这首《短相思》的片断,在南音唱腔中是具有较为广泛代表性的旋律
1994年01期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0 ] - 曾章团
<正>我校中文系吴亦文副教授撰写的《简明美学教程》(下称《教程》)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的结晶。 为适应高师美学教学的需要,《教程》在体例安排上,力求条目清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全书共分七章。开篇“美学及其历史变革”,对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美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态势作了简要的描述和历史的勾勒。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性”,探讨了美的本质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对美的本质的一些思考。作者认为美的本质具体地显现在美的特性之中。因此,有意识地选择了美的特性进行论述,通过认识美的特性更深入地把握美的本质。第三章“美的基本形态”,第四章“美的主要范畴”,从形态、范畴学方面把握美的各种类型。第五章“审美意识”,第六章“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第七章“审美教育”,对美学的基本理论作了比较全面而简洁的概括。这样作为教材,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挥,而学生又能较为全面地从总体上把握美学的基本理论,为教与学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994年01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