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文本的研究

    李建平

    <正> 马克思1844年4—8月间在巴黎撰写的一部著作手稿(苏联编者把它定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方便起见,可称它为《巴黎手稿》,这里简称为《手稿》)自本世纪30年代初问世以来,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强烈反响。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这部《手稿》,出版了成千上万种论著,从各种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由于人们理解的殊异,引起了尖锐的论争,这种情况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是很罕见

    1991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307 ] |[阅读次数:300 ]
  • 论怀疑的方法论意义

    苏振芳

    <正> 怀疑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以克服独断论为目的,以人类在一定时期所得到的认识为反思对象,以人类特有的哲学思辩,概念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在中外历史上,许多专家学者对怀疑进行过精辟的论述。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

    1991年04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24 ] |[阅读次数:303 ]
  • 模型与现代科学认识

    盖建民

    <正>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中各种模型的广泛使用,模型及模型方法在现代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模型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认识中的一种极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本文拟就“模型化”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在现代科学认识中的独特价值及模型的科学认识功能作一番探讨。一

    1991年04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02 ] |[阅读次数:235 ]
  • 系统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

    肖贵新

    <正> 科学发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认识这一系统必须有相应的认识工具,系统方法就是认识科学发现系统的极其有效的工具。系统方法的助发现意义主要是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从不同侧面以自己的方式对科学研究起到极大的启发作用,有时甚至使科学工作者茅塞顿开,为科学研究开拓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有力地推动科研的进程,成为科学发现的“助产婆”。系统方法的助发现意义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开展系统方法助发现意义的研究有

    1991年04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331 ]
  • 非理性主义: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研究

    张华荣

    <正> 匈牙利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卢卡奇·捷尔吉(Georg Lukacs,1885—1971),是20世纪哲学思想发展中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欧洲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撒开了卢卡奇,无疑是有缺憾和片面的。卢卡奇在漫长的一生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积极探索,写下了为数众多的著作。在国际范围内,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端。今天,卢

    1991年04期 27-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92 ] |[阅读次数:383 ]
  • 论公平分配

    黄晓辉

    <正> 随着改革的深化,公平分配问题日益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要实现公平分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公平分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公平分配观。公平分配观,至少包括公平分配的决定机制、公平分配的运行原则和公平分配的评估标准等三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就这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做一些探讨。

    1991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244 ]
  • 我国外债偿还对财政的影响

    黄向臻

    <正> 自从1979年始,我国开始向国外借款,利用国外资金从事经济建设。截止1990年6月底,我国的外债余额已达454亿美元。在使用国外资金的同时,国家逐步偿还部分到期的外债本息。从1990年起,我国进入偿还外债的高峰期。同时,我国近年的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连年财政赤字。外债的偿还对财政的平衡增加了新的压力和困难。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外债偿还对财政的影响。

    1991年04期 39-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267 ]
  • 革命文艺审美特性和革命作家主体作用——学习毛泽东美学思想

    郑松生

    <正> 毛泽东有没有美学思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毛泽东对自然美和社会美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但他审美的注意中心却放在文艺上,这不仅因为他深知优秀的文艺作品的价值,而且因为他了解革命文艺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斗争中,是一种“有力的武器”,起着别的“武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所以,他十分赞同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的观点,把革命文艺看作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革

    1991年04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417 ]
  • 经学思想的钳制与“缘情”思潮的反拨——儒家“诗言志”说辨析之二

    陈一琴

    <正> 笔者认为,先秦儒家提出“诗言志”命题的真谛,只是要求创作主体提高面向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自觉意识,通过自己严肃的艺术创造活动,躬行对社会生活的伦理、政治责任。所以,它是我国古代关于诗歌主体性的纲领性理论,而非诗歌艺术的一般定义,与诗歌的“言情”特点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也正是这个道理,它成了两千多年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

    1991年04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273 ]
  • 古音阴入对转疏证

    马重奇

    <正> 三十年代,杨树达曾发表过《古音对转疏》一文,就黄侃古音廿八部着重从阴声韵,入声韵跟阳声韵的对转进行疏证,至于阴声韵与入声韵的对转则不曾提及。古音入声配阴声、是清初音韵学家顾炎武首创的,后来得到王念孙、章太炎等人的拥护,随着古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阴阳入互相对转之说已成定论,许多音韵学家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王力在《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

    1991年04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276 ]
  • 小说《牛虻》的认识意义

    谢逸灼

    <正> 英国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的长篇小说《牛虻》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1897年6月先在美国出版,9月又在英国出版,随后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流传。在我国,1953年由李俍民译成中文,发行一百多万册,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根据1959年的版本,稍加修改,予以再版。小说名为《牛虻》,这是有作者的深刻用意的。牛虻专吸牛马的血,本是原野上常见的

    1991年04期 69-7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14 ] |[阅读次数:223 ]
  • “周作人现象”的思考

    陈颖

    <正> 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经是个进步的文学家,后来堕落成为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罪人。他的文学观和文化观。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道路,都是极其独特复杂的。作为文学史或文化史上的一种现象,本文对此略作如下思考。

    1991年04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29 ] |[阅读次数:240 ]
  • 孙中山与近代科学

    林庆元

    <正> 一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孕育了一批中国近代新的知识分子。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近代科学发生特別的兴趣。从洋务派、维新派到革命派都不断地对近代科学进行探索,从中吮吸其思想营养。为什么我国近代一些主要政治家、思想家都表现出对近代科学的热情呢?回答这个问题,

    1991年04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297 ]
  • 福建华侨与辛亥革命

    范启龙

    <正> 1911年辛亥革命是我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建立共和国立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福建是著名侨乡之一,闽籍海外侨胞对辛亥革命不仅大力支持,而且积极参与,他们为我国民主革命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正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其坚忍勇往之忱,诚不可多得者也。”他还留下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支持者。……他们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欺压,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本文着重探讨福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

    1991年04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69 ] |[阅读次数:350 ]
  • 明末至近代天主教和新教在华活动比较研究

    何桂春

    <正> 天主教和新教(中国称为耶稣教,也叫基督教)同源异流,这两教派在中国传教活动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本文试就这两教派在华活动作个比较研究,以有助于对这两教派在华活动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1991年04期 93-9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50 ] |[阅读次数:289 ]
  • 略论福建地方志

    彭文宇

    <正>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的文化古籍中,地方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有十分之一。地方志书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福建方志,卷帙浩繁,种类繁多,据统计。现存福建方志有342种,卷数达7300卷左右。整理和研究这些方志,对探讨福建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1991年04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25 ] |[阅读次数:294 ]
  • 也谈日本国风文化的形成

    范闵仙

    <正> 一日本的国风文化,一般指平安朝中后期(10世纪初~12世纪中叶)的日本文化。与奈良朝(8世纪)及平安朝前期(8世纪末~9世纪末)大量吸收、刻意模仿中国文化,带有明显唐文化影响痕迹的唐风文化相较,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化中出现了异于中国文化的日本特色。因此,“国风文化”意即日本式文化。其形成对以后日本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而且深远。由于这个原因,有关国风文化的研究,历来受到日本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有一个比较固定

    1991年04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11 ] |[阅读次数:258 ]
  • 中国三弦源流考

    王耀华

    <正> 三弦起源诸说关于三弦的起源问题,中日音乐学者曾作过许多研究。其中,尤以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成果更为显著。其先驱者村濑考亭的《秇苑日涉》、小山田与清的《三絃考》、北村信节的《嬉游笑览》等均有旁征博引之说。此后,田边尚雄氏的《三味线音乐史》、《日本音乐史》、《关于东洋三味线》、林谦三氏的《论三弦的起源》、《三弦起源新释》、岸边成雄氏的《东洋的乐器及其历史》、《三味线的起源》、《丝绸之路的乐器》等,

    1991年04期 112-11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694 ] |[阅读次数:235 ]
  • 论音乐节奏的表现特性

    陈雅先

    <正> 在构成音乐的诸要素中,节奏、旋律、和声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节奏才能将音乐组织起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节奏”的解释是:“乐音时值的有组织的顺序,是时值各要素——节拍、重音、休止等相互关系的结合。强弱、快慢、松紧是节奏的决定因素。其作用是把乐音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体现某种乐思。”《辞海》艺术分册对“节奏”的定义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根据以上对音乐节奏的解释,我们认为:节奏是在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次序,即是在音乐流动的延续时间内,音值长短和节拍强弱的次序性结合。基于这一概念,本文拟就音乐节奏的表现特性谈几点看法。

    1991年04期 118-12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560 ] |[阅读次数:238 ]
  • 康定斯基和汉斯立克美学比较

    王岗峰

    <正>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画家兼艺术理论家。他是持续了半个世纪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是表现主义画派中最具影响的画家,其主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被誉为“现代绘画启示录”。康定斯基还是一位业余音乐家,音乐对他成为抽象派画家有很大影响,他经常有意识地寻求在抽象绘画中表达音乐的音响和旋律,用声音形容色彩,用色彩形容乐声。19世纪下叶奥地利的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其代表作《论音乐的美》中论述了自律主义美学思想,被誉为音乐思想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他曾说过:“音乐确实是一幅绘画”(《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12页)。他把线条的运动和乐音的运动联系起来。他和康定斯基的联感理论的运用给我们以启示,可以在画家和音乐家之间进行美学比较。由于他们都是在相近时期,于各自领域,对艺术理论颇具建树,我们可以从他们美学比较中对当时艺术流派和观点有所认识。

    1991年04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58 ] |[阅读次数:234 ]
  •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梁金泉

    <正>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第三思潮”,同弗洛伊德主义和行为主义一样,不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而且也是一种人生观、一种科学哲学,对医疗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因此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它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生命力和影响力,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对它的方法论进行剖析。

    1991年04期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541 ] |[阅读次数:287 ]
  • 《红楼梦》人名英译问题

    邹光椿

    <正> 《红楼梦》有多种译本,但过去多是节译本。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1978年出版了120回英文全译本(以下称“杨译本”),这是极为可喜之事。因为要译好这部巨著是很不容易的,光是人名翻译就相当艰难。笔者曾编《红楼梦人物小辞典》,统计书中人物有544人,别名绰号49

    1991年04期 135-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559 ] |[阅读次数:231 ]
  • 《水浒传》中敬词“请”的英译法

    郑声滔 ,黄远振

    <正> 汉语中的“请”字是个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国内权威工具书《辞海》和《辞源》在“请”字这一词条上注有,“请求”、“邀请”、“谒见”、“问”、“告诉”,以及“敬词”等多种含义或功能。但是在语言实践中“请”的含义及功能远远超过工具书所收集到的。因此在翻译实践

    1991年04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65 ] |[阅读次数:226 ]
  • 《美育基础》出版

    邱声

    <正> 由吴亦文、李永燊任主编,陈庄宇、王岗峰、许亦善任副主编的高校公共课教材《美育基础》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31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阐释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概述美育的功能、性质、特点与任务;中篇评论美育的实施原则和基本途径,包括景观鉴赏、生产劳动、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班级工作、体育运动、学校管

    1991年04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178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分类总目录

    1991年04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