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辩证批判Marx's Dialectical Criticism on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View of Justice
杜利娜;刘同舫;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正义概念持辩证批判的态度,而非全盘否定。青年马克思未能脱离时代精神的框架,站在理性主义立场上从抽象范畴出发肯定了西方理性正义观的进步性;在把人的实践及生产劳动确立为本体论根基后,马克思看穿了自由主义的错谬,认识到唯心主义及法权理念的局限性,指出自由主义的正义理念可能消解现实社会弊端、麻痹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马克思强调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的正义性,揭示了资产阶级分配正义观营造的平等假象。基于对唯心主义把正义作为物质实践"先导"的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同西方哲学抽象运演正义范式的决裂,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正义诉求,体现了他对西方传统正义观追求人的自由发展这一价值内核的批判继承与改造。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正义;辩证;批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杜利娜;刘同舫;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理性正义观的代表人物众多,包括康德、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等人,而黑格尔关于理性正义观的阐发对马克思理解正义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笔者以黑格尔理性正义观为主,阐述了马克思对理性正义观的认同及反思。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4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38页。
- (4)②③④⑤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8、226、167、176、260、245页。
- (5)⑧ [美] 麦卡锡:《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正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6、128页。
-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2页。
-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53页。
- (8)[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王子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第215页。
- (9)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13、8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6页。
-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页。
- (12)郗戈:《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当代阐释》,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第31页。
- (13)[匈]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8页。
-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6页。
- (15)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1、264页。
- (16)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2、436页。
-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61页。
-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08页。
- (1)在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存在论、政治经济学以及思想渊源等视角对马克思关于正义概念的批判进行了不同视域的阐释(参见林进平等:《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孙亮:《马克思拜物教批判语境中的“正义”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高广旭:《马克思现代性正义批判的逻辑进路与真实意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3期;何建华:《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反思和超越》,《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5期》)。这些阐释主要侧重于从批判的角度把握马克思对正义概念的理解,较少系统梳理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继承与肯定,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批判传统正义观的辩证立场。如果对此缺乏应有的认知,可能会形成马克思全盘否定一般正义概念的片面理解。马克思所处时代,以理性主义正义观、自由主义正义观以及资产阶级分配正义观为代表的传统正义观影响深远,构成马克思考察正义概念的主要对象。笔者力图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阐明马克思对传统正义观的辩证批判,即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正义观缺陷的基础上,保留了其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等价值内核,并将之内化为人类解放的正义诉求,从而推动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深入理解。
- (2)学界关于马克思如何理解正义概念的理论争议主要围绕“塔克-伍德命题”展开。国外学者以塔克、伍德为代表,宣称马克思批判一般正义概念(参见Allen W. Wood,“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Philosophy&Public Affairs,Vol. 1,1972),而以胡萨米为代表的另一方则竭力为马克思肯定正义概念进行辩护(参见Ziyad Husami,“Marx on Distributive Justice”,Philosophy&Public Affairs,Vol. 8,1978)。我国学者大都不认同伍德等人的论断,展开了针对“塔克-伍德命题”的研究批判,但目前学界尚未彻底驳倒伍德等人提出的正义议题。笔者力图通过对马克思批判正义概念辩证立场的剖析,反驳以塔克、伍德等为代表的国外学者认为马克思批判一般正义概念的“独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