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素传承看“差(一)点儿VP”、“差(一)点儿没VP”的语法化——兼论一批所谓对立格式Examine The Grammatical Process of "差(一)点儿VP"、"差(一)点儿没VP" from The Angel of Meaning Component Interim——Also on Some Socalled Antighesis Patterns
刘永耕;
摘要(Abstract):
“差(一)点儿”是动词性固定结构。“差(一)点儿VP”句式整体意义表示“事态发展很接近某一程度”,并且强调这一发展的艰难性或不可抗拒性。“差(一)点儿没VP”句式有两种:A式实质上就是“差(一)点儿VP”句式,B式是“差(一)点儿VP”句式进一步语法化的形式。通常所说的这一类“对立格式”,大多是处于演化(主要是语法化)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句式,本文从义素传承角度对这类句式演化的几种代表模式作了探讨,认为句式的语法化主要表现为语用新义的固化和传承。
关键词(KeyWords): “差(一)点儿”;句式的语法化;义素传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永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
- [2]刘永耕.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Z].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第二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3]吕叔湘.语文常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 [4]吕叔湘.语文近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 [5]吕叔湘.语文杂记[M].吕叔湘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6]马庆株.与“(一)点儿”、“差(一)点儿”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A].语法研究和探索(六)[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 [7]毛修敬.汉语里的对立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
- [8]沈家煊.“差不多”和“差点儿”[J].中国语文,1987(6).
- [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 [10]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 [11]王灿龙.说“VP之前”与“没VP之前”[J].中国语文,2004(5).
- [12]王还.“差(一)点儿”和“差不多”[J].语言教学与研究[J].1990(1).
- [13]张谊生.说“难免”——兼论汉语的虚化方式和羡余否定[J].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1999.
- [14]周一民.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 [15]朱德熙.说“差一点”[J].中国语文,1959(9).
- [16]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J].中国语文,1980(2).
- [17]李小玲.北京话里的“差点儿”句式[J].汉语学习,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