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增收关键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四项功能

    温锐

    在既定政策环境下 ,农民具体怎样才能增收 ,这可能谁都没有农民自己清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若从政府职能的“应为”与“可为”出发 ,政府工作的重心不应放在农民具体如何增收上 ,也不该置农民于等待别人帮助增收上 ,而应进一步立足深化体制改革 ,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增收的经济基础、信贷激活、外向发展和科技运用四项功能上。

    2004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7 ] |[阅读次数:362 ]
  • 试论建国以来农业剩余及其分配制度的变化

    武力

    在经济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后发国家 ,当政府不能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寄托于外部世界时 ,农业剩余就成为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源泉之一 ,因此国家参与对农业剩余的分配 ,就成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 ,政府从农民那里“拿多少”和“怎样拿” ,则是有高下之分的 ,对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却是大不一样的。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的曲折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与农民的这种分配关系制约的。

    2004年03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12 ] |[阅读次数:239 ]
  • 城市资源配置:产权与制度、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城中村”改造为分析对象

    周霖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2004年03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37 ] |[阅读次数:328 ]
  • “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

    林修果,谢秋运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治理经验 ,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向法理型治理模式的转型 ,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其本身也仍处于与乡村社会的不断磨合与互动之中。进一步整合其优势 ,并将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理型治理轨道 ,也许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努力的一条可取之路。

    2004年03期 23-2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39 ] |[阅读次数:287 ]
  • 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对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的考量

    林少敏,吉青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2004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05 ] |[阅读次数:306 ]
  •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民国江西万家埠实验区研究

    游海华

    20世纪 30年代 ,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 ,在安义县万家埠进行了农业改良、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农村民众运动、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工作的尝试 ,其实践确定了万家埠早期农村现代化的走向和主要内容。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 ,是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其农村改革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须总结的教训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4年03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44 ] |[阅读次数:420 ]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及其思想转变评析

    侯西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 ,建立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汇聚全社会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尽快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 2 0世纪 4 0年代前后就已经明确设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一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的确立 ,是符合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状况的。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毛泽东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的研究不够深入 ,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2004年03期 41-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57 ] |[阅读次数:350 ]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苏振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只有深刻理解这个“精髓” ,才能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观点 ,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重点论述邓小平为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贡献 ,同时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当前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004年03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0 ] |[阅读次数:306 ]
  • 俄美两国危机管理机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何贻纶

    本文通过比较俄美两国危机管理机制的异同、利弊 ,探寻危机管理机制的普遍规律。并以此为鉴 ,探索建立健全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思路。由于错综复杂的人为或自然原因 ,当前引发危机的因素日益增多 ,并给公众生命财产、国家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国家安全观也应与时俱进。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全局认识危机 ,树立综合安全观 ;尽快制定我国国家紧急状态法 ,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 ;强化救援灾民的专业部门和队伍 ,早作应急预案 ,预防为主 ;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并加以规范管理。

    2004年03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80 ] |[阅读次数:262 ]
  • 关于中国股市晴雨表功能的思考

    黄向臻

    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 ,证券市场却出现了近三年的调整 ,股市晴雨表的功能无从体现。造成股市调整和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内部存在制度的缺陷和股市整体上缺乏投资价值。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 ,解决市场的深层次矛盾 ,使股市具有投资价值 ,股市的经济晴雨表功能才可能逐步得到体现。

    2004年03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33 ] |[阅读次数:259 ]
  • 谈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养老保障体系

    陈依使

    建立健全高校养老保障体系是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养老保障体系 ,要适应社会改革发展需要 ,建立高校社区 ,建立新型的高校老龄工作的组织机构 ,建设高校社区文化 ,构建完善的高校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和高校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2004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3 ] |[阅读次数:301 ]
  • 是挑战 更是机遇——论全球化对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

    张俊才

    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不仅不是文学民族性消亡的导因 ,相反 ,倒常常是文学民族性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契机。因此 ,我们应该以理性的心态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而不应该把全球化视为妨害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灾难。

    2004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36 ] |[阅读次数:318 ]
  • 论散文理论的革命现实主义形态——兼论其对现代性理论的冲击

    蔡江珍

    本文将革命文学背景中形成的左翼散文理论称作“革命现实主义”的 ,首先是基于它对现实的关切 ,它所提出的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的倾向 ,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某种特征 ,但它反对散文高蹈的超越现实的精神、独立自由的个性论之上的文学主体性 ,并确立了散文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论 ,使散文激进介入政治运作 ,既放弃了散文作为文学所倚赖的文学性 ,也悖离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

    2004年03期 74-8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395 ]
  •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林晓霞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2004年03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71 ] |[阅读次数:284 ]
  •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与《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

    马新钦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对《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颇有影响 ,但鲜有人探及。因此本文首先考索王弼哲学观的渊源演变 :《周易》彰显的“以一御多”观是其原始根艹亥 ,王弼开掘、延展了这一观念 ,并参会孔老思想 ,提出自己的“以无为本”、“举本统末”本体论 ;进而分析它在《文心》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全书结构等所建筑的金字塔式体系 ,以及创作论建立的博———一———博的模式 ,揭示出刘勰对王弼思想有承继更有发展的关系。

    2004年03期 86-9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07 ] |[阅读次数:294 ]
  • 试论刘勰对左思的批评

    韦春喜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赋》和《咏史诗》上 ;另外也指出了其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 ,刘勰的批评有的地方有失偏颇或不甚深入。

    2004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15 ] |[阅读次数:258 ]
  • 左思的才性与《三都赋》的艺术特色

    叶枫宇

    本文从西晋作家左思特有的才能、禀赋等人格特征出发 ,探讨了《三都赋》征实的文风、博大的内容、严谨的结构、华赡的辞藻与左思用世思想、广博学识、绵密思致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三都赋》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即在于它所具有的个性风格。

    2004年03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576 ] |[阅读次数:213 ]
  • 李白与佛教—印度文化

    彭建华

    本文主要考察李白诗歌中的多文化特征 ,尤其是佛教—印度文化因素的多种形态。论文从诗歌词语和意象考察跨文化形态在李白诗中的表现 ,以及李白对多文化身份的态度和倾向 ,和溶入汉语文言时代的中国文化时面对的尴尬。

    2004年03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90 ] |[阅读次数:366 ]
  • 从中国音乐体系看中国古典舞特征

    习英

    本文试图在中国音乐学比较舞蹈学的研究中 ,求证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以音调组织的五声性与舞蹈形态的内倾性 ,乐音的带腔性与舞蹈律动的拧、倾、曲、圆结合 ,节拍节奏中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与舞步轻、重、缓、急结合 ,织体思维的横向性与舞蹈组织的点、线结合 ,说明音乐与舞蹈四个方面的对应关系。

    2004年03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22 ] |[阅读次数:295 ]
  • 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

    鲁枢元

    本文认为 ,修辞学应当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 ,应当关注人类言语活动的全部过程 ,言语活动的空间就是修辞学研究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应包括“裸语言”、“常语言”、“场语言”三个层面。作者期待着新世纪的修辞学也能够拓展到人类生态学的领域中来 ,以利于当代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2004年03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86 ] |[阅读次数:297 ]
  • 汉字“赋”的语义系统和赋体语言的美学建构

    朱玲

    汉字“赋”的语义分属于“政治—经济”和“文艺创作”两个语义场 ,本文讨论赋体语言与作为政治经济手段的赋之间的审美关联 ,认为在中国 ,赋体语言风格已突破了特定的创作手法范畴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每每让人们在言语的铺排张扬中享受主宰时空排列的神圣 ,拥有世间万物的自豪。

    2004年03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2 ] |[阅读次数:304 ]
  • 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文学语符

    祝敏青

    文学语符对规则的颠覆解构使符号体系形成了一个无坐标空间。解构是从对语符的编排组合而言 ,对语符的审读则意味着一种重新建构。从解构到重建是语符从外在层面的颠覆错位转化为内在层面的平衡协调的审美过程。这一过程又意味着语符编码者与解码者的链接 ,而构筑这一链接的是语境。语符的解构是在多维语境层面下的颠覆错位 ,它的重建得力于对语境各因素的整合重组。交际双方由此共同完成了从语符意义到意味转化的审美体悟。

    2004年03期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5 ] |[阅读次数:275 ]
  • 新出材料与《尚书》文本的解读

    林志强

    本文根据新出材料和时贤研究之新成果 ,从一般语法逻辑的角度说明新材料对《尚书》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

    2004年03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22 ] |[阅读次数:262 ]
  • 《祖堂集》“著”的语法化等级研究

    林新年

    本文从《祖堂集》“著”的数据库所反映的使用状况 ,根据其在语法化过程中的虚化程度差别 ,对“著”的语法化等级进行描写 ,同时参照相关的语料和研究成果 ,提出助词“著”并非是从处所介词“著”演化而来 ,而是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的观点 ,处所介词“著”与完成貌、持续貌助词“著”有不同的语法化途径。

    2004年03期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64 ] |[阅读次数:294 ]
  • 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探微

    林菁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近年来教师教育领域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也是目前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反思性教学”。本文从幼儿教育的角度 ,对“反思性教学”的功能、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对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进行了浅微的探讨。

    2004年03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25 ] |[阅读次数:351 ]
  • 样例学习研究述评

    陈满琪

    样例学习是当前研究学习迁移的热点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现有样例学习研究的主要方面 ,包括样例学习加工机制的研究、样例设计的研究和影响样例学习迁移效果因素的研究。此外 ,文章还对样例学习研究的意义 ,以及现有研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评论 ,并指出了样例学习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04年03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45 ] |[阅读次数:261 ]
  • 刘永耕教授与汉语语法学研究

    2004年03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191 ]
  • 博士生导师郑锦扬教授

    2004年03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17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