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突破中间,武装两头”

    黄铁平

    <正> “突破中间,武装两头”,是1978年中共福建省委提出来的我省经济建设方针。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加快我省四化建设步伐、实现我省先富起来的正确方针。本文试从理论和实际入手,对贯彻“突破中间,武装两头”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作些粗浅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1980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224 ]
  • 研究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趋势

    吴恒

    <正> (一) 目前,人们把社会经济结构理解为社会生产中的某些比例关系,即在非生产关系的意义上的使用,是指社会经济中的各类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有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出现了生产关系方面的比例、矛盾问题,也把生产力方面的比例、矛盾问题,提到人们面前要求阐明和解决。不管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生产总是沿着马克思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前进的,人们违背了这

    1980年04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232 ]
  • 必须寻找最佳积累率

    黄文忠

    <正> (一)我国分配结构上的主要问题是高积累积累率的高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并且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积累率可以在促进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迅速不断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合理的积累率则带来相反的结果。建国以来,我国的积累率在多数年份都是偏高的。“二五”时期平均高达百分之三十·八,一九五九年竟达百分之四十三点八,一九六○年达百分之三十九点六,“四五”时期平均为百分之三十三。粉碎“四人帮”后,积累率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一九七七年为百分之三十二点七,一九七八年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六。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上,中国的积累

    1980年04期 13-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180 ]
  • 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读《资本论》札记

    陈征

    <正> 在科学技术经过第三次大发展、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并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指挥生产过程的时候,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进行生产,只要少数工人按按电钮,搞搞开关,不必消耗沉重的体力劳动,那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呢?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藉此攻击马克思主义,叫嚷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小商品生产是适用的,对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就不适用了,于是,劳动价值理论也就过时了!

    1980年04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97 ] |[阅读次数:295 ]
  • 浅谈马克思分析商品的方法——《资本论》学习札记

    李建平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了关于商品的一般原理,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资本论》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这不仅是因为商品这个东西貌似简单平凡,实则古怪得很,“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87页),而且还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1980年04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208 ] |[阅读次数:320 ]
  • 农产品市场价值形成的特点和虚假的社会价值——学习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点体会

    张春霞

    <正> 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经济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既是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运用,又是价值理论的最后完成,是马克思创立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马克思在阐述地租论时提出的虚假的社会价值的理解,是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是在论述级差地租时提出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在指出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始终超

    1980年04期 28-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272 ]
  • 论新诗的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新诗基础论之二

    孙绍振

    <正> 新诗究竟要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这里所说的“基础”,自然不是指思想内容,而是指艺术。这里所说的“艺术”,主要也不是指诗行的节奏与章法。把建设新诗艺术基础的关键放在诗行的节奏形式上,正是五十年代末关于新诗发展方向的全国性讨论的偏颇之处。建立某种或多种稳定的艺术形式是诗歌艺术发展成熟的结果,而不是前提。正如艾青所说,是诗产生格律,而不是格律产生诗。新诗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自己的艺术基础,使之走向成熟。

    1980年04期 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319 ] |[阅读次数:292 ]
  • 文附质 质诗文——刘勰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穆克宏

    <正> 中国古代文论的“质”和“文”,相当于今天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个问题是文艺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刘勰在《情采》等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十分精到的见解,作为文艺理论遗产,这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关于质、文问题,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谈到,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里的质、文原指“君子”的文化道德修养。但是这种文质兼备的主张对后世文学批评有深远的影响。东汉王充认为:“实诚在胸臆,文墨着

    1980年04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73 ] |[阅读次数:240 ]
  • 美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

    林君桓

    <正> 承认美是不依赖于审美者的主观、不以审美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否就必然要否定美必须依赖于人类的主观、要表现为主观的意识形式?这一问题,我国美学界的看法颇不一致。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美学行家们。马克思曾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我认为,仅从客观方面而不从主观方面认识美,对美还只是认识了一半。作为人的

    1980年04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456 ] |[阅读次数:268 ]
  • 鲁迅《湘灵歌》别解

    陈永志

    <正> (一) “诗无达诂”这句话,对于抒情短诗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尤其是我国古典诗歌,以及现代人用古典形式写的诗词,诗人把自己丰富的体验,深厚的感情,熔铸在短小而固定的篇幅里,蕴含在一定的形象中。他人要透过这极度浓缩了的艺术形式,去理解它丰富的内容,就不得不花费许多探究、发掘的功夫。即使如此,也仍不免见仁见智。如果再专注于史实的探寻,甚至于沦入影射的索隐,那就只好众说纷纭了。然而只要人们遵循艺术反映

    1980年04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167 ]
  • 浅谈讽刺喜剧《升官图》

    怀峦

    <正> 《升官图》是著名剧作家陈白尘的扛鼎之作,也是新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讽刺喜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陈白尘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喜剧方面尤有卓著的贡献。抗战初期创作的三幕讽刺喜剧《乱世男女》,显露了陈白尘颖脱而出的才华,是作家喜剧的奠基作;继之出现的独幕喜剧《未婚夫妻》,《禁止小便》(一名《等因奉此》)以及据《未婚夫妻》扩写的五幕悲喜剧《结婚进行曲》,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从中可看出作家喜剧创

    1980年04期 58-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342 ] |[阅读次数:338 ]
  • 重评肖涧秋形象的典型性

    闻鼎

    <正> 柔石的小说《二月》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在一九六四年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作品的主人公肖涧秋被目为“二十年代的落后分子”,或者“从中间状态走向背离革命、反对革命、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不仅在六十年代,即使在二十年代,“也是反动的”,应该受到揭露和鞭挞。[注]肖涧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当时的批判是否符合实际,有什么教训?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加以澄清和总结的。

    1980年04期 64-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171 ]
  • 谈谈关汉卿剧作的结构艺术

    高帆

    <正> 作品结构,即作品的复杂组织和构造。它是作家确定独特艺术构思、精心组织形象体系并构成一部完整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中,由于直接受到舞台艺术各种因素的制约,它又是最艰巨而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工作。明人祁彪佳在总结这一经验时说:“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之。”凌濛初也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②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甚至强调“‘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提出了所谓戏曲“独先结构”的见解。

    1980年04期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256 ]
  • 分词结构究竟是什么结构(续)

    郭大凡

    <正> 三、介词结构的内部关系介词结构内部形成什么关系呢?本来肯定介词结构是动词性的,就可以肯定介词结构的内部关系相当于动宾关系,但是我们还希望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介词结构的内部关系与一般动宾结构的内部关系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两者的后一部分都有对象性,或者本来就是名词性成分,或者是可以改为名词性结构的非名词性成分。下边几个例子里介词所带的成分都是由动词性成分转为定中结构——名词性结构的: ①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80年04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232 ]
  • 太平天国革命与封建主义——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原因

    林庆元

    <正> 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农民阶级推翻旧封建王朝的军事胜利是不乏其例的。但是,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农民政权,都不例外地,或长或短地在革命中或革命后蜕化为封建王朝。农民革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成了地主和贵族改朝换代的工具。就连发生于近代,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其建立的政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革命中出现封建化的趋势。其重要原因,在于小生产者的自发反封建,以致最终不可能摆脱封建主义的羁绊。因此,总结一下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有意义的。

    1980年04期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61 ] |[阅读次数:259 ]
  • 试论清代福建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

    林祥瑞 ,黄志中

    <正> 关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由于资料缺乏,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福建农业资本主义是怎样萌芽的,以及它的形式和特点,试作初步的探索,以正教于同志们。马克思指出:“农业以外的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发展”,是农业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前提。我们要探索福建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就得先了解宋元以来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明代后期工交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1980年04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41 ] |[阅读次数:337 ]
  • 李贽的世系及先世改姓探原

    林海权

    <正>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是明末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进步的历史学家。本文拟就李贽的世系及其先世改姓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的世系关于李贽的世系,解放后曾有人作过专门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叶国庆先生就写过《李贽先世考》(载1958年《历史研究》第二期),对李贽先世的渊源、经济活动、宗教信仰及林李分宗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考证,但文中犹未详及李贽的世系问题。一九七四

    1980年04期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205 ] |[阅读次数:207 ]
  • 唐代福建著名政治家林蕴

    许在全

    <正>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国家尚未统一,社会秩序也没有安定下来。这一时期最严重的政治问题是: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搞得国家四分五裂,大有不可收拾之势。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割据,还是拥兵自立,称王称帝,便成为斗争的焦点。林蕴是一个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林蕴字梦复,小字已奴,号赤松,福建莆田尊贤里北螺村人。曾祖元泰,做过瀛州刺史,祖父万宠,做过饶阳太守。父亲林披字茂彦,“以明经及第,授临订曹椽”,颇有政

    1980年04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2 ] |[阅读次数:258 ]
  • 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

    杨先明

    <正> 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早期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能量,早期教育可以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后期学习奠定健全的基础。抓好早期教育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教育落后于国家的发展需要,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怎么办呢?等待吗?不行。慢慢来吗?也不行。只有一个办法,要大上,要快上,要从幼儿早期教育抓起。去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第三十七次国际教育大会,对学龄前教育和当前儿童福利事

    1980年04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83 ] |[阅读次数:227 ]
  • 政教系政经专业研究生讨论马克思的虚假社会价值问题

    颜久申

    <正> 最近,政教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马克思的地租学说中,对马克思提出的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要点摘要综述如下: 一,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定义问题在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中,有人认为,虚假的社会价值是相对于工业中真正的或实际的社会价值而言。在工业品中,商品的实际社会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

    1980年04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247 ]
  • 下载本期数据